|
钢结构焊缝的疲劳损伤塔机露天作业,工作条件恶劣,工作周期长,使用频繁,有时超载使用。长期使用后,受拉力、压力、扭矩、弯矩等影响,钢结构焊缝会出现疲劳损伤,如所示。主要表现在上下支座筋板焊缝或其附近的面板产生开裂变形、底架开焊、塔帽主弦杆与塔身连接处出现裂纹,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处理,小裂纹就会变成大裂纹,极易发生事故。
预防措施:①对承受动载复杂的钢结构焊缝,注意焊接时应采用低氢焊接工艺,如用CO2气体保护焊或E5016(E4316)焊条进行施焊,焊接时严格按工艺规范进行,特别注意引弧和收弧工艺(因为起弧和收弧处是最容易产生裂纹的地方),起弧时应在焊缝起点处提前10mm左右引弧,引燃电弧后再把电弧拉至起点处进行正常焊接,收弧时应逐渐压短电弧并停止向前移动,在熔池被填满后迅速拉断电弧;②对生产操作和维修人员加强培训与考核,提高业务素质,增强其责任心,争取提前发现问题隐患。
安全装置拆除或失效在塔机的使用过程中,塔机使用单位不能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工,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或达到超载或斜拉歪吊的目的,经常拆除某些安全装置,也存在安全装置在长期的失效状态下却无人修理的情况,极易发生事故。2004年山东某工地一台200kNm塔机在工程施工中,由于安全装置被人为拆除,吊装时吊钩挂在建筑物上,在司机快速起钩时致使吊钩从建筑物上脱落,形成突然卸载,造成了塔机向后倾翻事故。
预防措施:①严禁拆除重量限制器、力矩限制器、回转限位器、幅度限位器等任何一种安全装置,并经常检查工作状态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②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,提高事故防范意识。
安装、拆卸事故塔机的安装拆卸系统性强,属于高空立体交叉作业、群体作业,危险性大、技术性强,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重大事故。我国塔机的安装队伍呈多元化,人员素质普遍偏低,甚至还有个人承包的安装队,都是些未经正规培训的农民工,只是凭胆量大进行安装作业。塔机的拆装必须由取得相应拆装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,这是尽可能减少塔机拆装安全事故的前提。拆装现场要有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,并且有关安装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:包括工程师、技师和经过正规上岗培训的拆装工、塔机司机、信号工、电工、钳工等。
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。每次拆装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,其内容包括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拆装环节中的安全控制点等,决不能随意改动拆装方案或随便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拆装作业。目前,我国厂家生产的多数自升式塔机,其回转机构都是下支座里面和标准节用螺栓连接,外面和套架用螺栓连接,套架套在标准节上,通过滚轮在标准节主弦杆外侧上下移动。正常拆卸程序是:先拆掉下支座和标准节相连的螺栓,再拆掉标准节间的连接螺栓,然后伸出油缸升高套架将标准节推出,最后回缩油缸下降套架到位,再将下一个标准节和下支座用螺栓连接好。发生倒塔事故时是在油缸回缩时套架反而继续上升了,致使塔机套架以上部分失去约束后从标准节上脱落。
预防措施:①塔机产品使用说明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文件,是指导用户安装、使用、维护和拆卸塔机的重要依据,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拆装顺序制订科学合理的拆装作业方案,并严格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拆装,如有些塔机安装平衡重的顺序是在平衡臂安装好后先装一块平衡重,等起重臂安装完后再吊装其余的平衡重,而拆卸时顺序正好相反。搞错这种次序,发生事故是必然的;②起重臂和平衡臂等部件起吊后保证其水平和方向性;③尽量不使用钩子加绳索的方式起吊重物等;④塔机安装后加强使用前的检测工作,包括塔身垂直度检测,安全装置调整、检测,接地电阻检测等。
|